第446章 欣慰的冯道
柴荣英明睿智,熟悉民情,叶华见识超人,想法众多,而李肆呢,他钻研李唐得失,又得到了冯道真传,君臣三个凑在一起,很快就商量出了一套办法。
首先,绝对不能存在免赋之说。
不管是寺庙,还是士人,包括皇家宗室在内,谁种田谁就要缴纳皇粮国税,半点不能妥协……
“陛下,唐高祖武德二年二月规定,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这就是所谓的租庸调……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相同的绢、粟,负担同等的徭役。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李肆摇头晃脑,将盛唐所用租庸调法解释了一遍。
“陛下,李唐以前,是以人丁为纳税的标准,臣以为此法并不妥当合理。”叶华笑道:“只有人丁,是不会有产出的。唐初所用租庸调制,背后的关键是均田,既每一丁都有相同的土地,丁口耕种田地,产生收入,缴纳赋税……由此可以看出,产出的关键是土地,不是丁口,因此应该征税的对象是土地,而非丁口!大唐所做,是本末倒置,弄错了方向。”
尽管李肆是李唐的后世,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叶华的话,直指他家老祖宗的弊端。唐朝的田赋,府兵,全都建立在均田制上。
而随着人口增加,土地紧张,高官士族,皇亲国戚,甚至是寺庙禅林,大肆兼并土地,很多丁口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田地,自然没法承担田赋徭役。
在另一方面,拥有万亩良田,财富无数的世家大户,也仅仅需要按丁口纳税,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大唐税赋锐减,财政枯竭……虽然在唐德宗的时候,依照宰相杨炎的建议,施行两税法。
可两税法依旧是按照户口和财产征税,人丁还是纳税的主要依据,虽然能解决一些财政困局,但依旧没有挽回大唐的命运。
“究竟是人丁产生了财富,还是土地资本产生了财富……这不是个能说得清的问题。不过人丁的变动太大,而土地财产却相对稳定。朝廷征税的标准,必须尽力做到公平合理。谁占用更多的土地,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收入越多,纳税越多,天经地义!唯有如此,才能让所有人服气!”
叶华建议柴荣,彻底改变征税的对象,从丁口变成土地,从人变成财产……柴荣认真听着,这么改变的好处显而易见。
人有生老病死,可土地就在那里,不会凭空消失,不管谁买去土地,只要依法纳税,朝廷的收入就不会减少。
“朕赞同叶卿的看法,可还是那句话,如何操作,你们可有方略?”
“陛下,臣以为首先应该清丈田亩,确定天下究竟有多少田,然后按照授田令,尽量把土地均匀地分给所有百姓。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地方的绅商地主,都不得隐瞒土地数额,不得逃避田赋,如果发现之后,要果断没收财产,施以重罚。”
叶华又道:“不过朝廷也不能一味强压,应该给士绅一条道路,臣觉得可以准许他们缴纳免役钱,以钱代替徭役。”
“叶卿,朕记得你说过,有人免了徭役,就会影响朝廷动员百姓,不能动员百姓,就没法治理黄河,以钱代役,会不会影响动员百姓?”
“会!”
叶华很坦白,“可臣觉得凡事很难一步到位,臣以为可以将免役钱提高!要达到当地工钱的五倍……如此一来,即便是殷实的人家,也未必甘心出钱。正好将免役的范围缩到最小,以减轻反弹的力道!”
……
针对这一次的改革,君臣畅谈,甚至比上次让武夫进入官场,用的时间还要长许多。三个人反复推敲,借鉴前朝的旧例,寻找漏洞,填补窟窿……反反复复推敲,最后终于敲定了方案!
柴荣一口气下了三道圣旨,第一道,是清丈田亩,继续落实均田;第二道,是废除免税免役,士绅一体纳粮服役;第三道,是扩大科举录取范围,明年加开恩科,进士科的录取人数要达到三百人!
在这三道旨意之后,柴荣隔天又下了一道,是针对第二道旨意的补充,特殊情况,可以交钱免役,只是交钱的标准为当地工钱的五倍到十倍,除非特殊情况,不予免役。
从行宫里出来,李肆揉了揉酸胀发红的眼睛,咧嘴苦笑,“又熬了一个通宵,看起来当官真是不容易,我在家里的时候,从来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彻夜不眠,不是养生之道!”
叶华站在他的旁边,笑道:“师兄,只怕从今往后,你就别想过以前的日子了!以我的猜测,王朴刚刚接了河东的布政使,翰林学士空缺,这位位置就要你来做了!”
李肆愣了一下,他没有拒绝,只是略微沉吟一下,然后伸了伸懒腰,哀嚎道:“趁着旨意还没下来,我还是白丁之身,赶快去睡觉,往后想睡都睡不着了!”
他打着哈气,撒腿就跑。
叶华微微一笑,这个便宜师兄还是个妙人,难为师父怎么找出来的!叶华冲着身后的两个骠骑卫道:“你们跟着李大人,要好好保护他,如果 出了意外,我拿你们问罪!”
“属下明白!”
两个骠骑卫赶快去追李肆了,正在这时候,冯平和冯吉也哈气连天,从行宫里出来。别人只是劳累,这俩兄弟还劳心,看起来比李肆还要憔悴,脸都缩成了一团了。
柴荣的旨意,是他们两个人草拟的。
兄弟俩的文笔书法那是没的说,可他们面对旨意的内容,简直死的心都有了。
“改变千年成法,标新立异,盘剥无度,行不通的!”冯平大声对叶华道:“你们这么干,误国误民!”
冯吉也道:“自古以来,朝廷厚遇士人,士人以死报国!你们却要士人一体纳粮服役,和寻常百姓有什么差别?如此苛刻,天下士人,又怎么会尽忠职守?这大周江山,还,还有什么希望?”
两兄弟怒气冲冲,义愤填膺。
叶华蔑视他们一眼,“你们倒是挺有骨气的?那要不要学裴禹,也弄一个棺材,跑去陛下那里死谏?”
两个人立刻涨红了脸,无言以对。
叶华毫不在乎,“我提醒你们一句,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想想你爹!他老人家都七十多了,病得那么严重。你们自诩孝顺,为何总是给老父招风惹雨?”
俩兄弟脸色不停变幻,腮帮鼓鼓,像是愤怒的河豚。
叶华冷笑道:“如果不看在师父的面子上,我懒得管你们,陛下一道旨意,就能把你们革职待查,跟李覃他们一样!”
冯平咬了咬牙,“我不需要你的可怜,想罢官,就直接来吧!”
“哈哈哈!”
叶华朗声大笑,“冯平,你还真是资质平平,平庸得厉害!陛下和我是看着太师的面子,那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你们两个若不是仗着冯太师之子的身份,谁会把你们捧得那么高?你们还真当自己在士林中,一呼百应,是个人物?醒醒吧,他们也想利用太师,利用你们!”
叶华的手指,点指着冯平的脑门,“你该开窍了,我可不想看着师父被你们两个不孝子气死了!”
花式打脸,冯平和冯吉,两个人的脸简直被打成了猪头。
这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他们能看得出来,叶华不敢动他们,是因为冯道的关系……可他们没有意识到,士林抬举他们,推崇他们,把他们俩摆在和范质一样的位置,并不是因为你们俩有多了不起。
同样是因为冯道!
如果比较起来,这帮人的用心更加阴险可恶,他们是想推着冯太师,去跟皇帝斗!
老父亲目不能视,腿不能行,风烛残年,奄奄一息,还要被人算计,身不由已……他老人家也太可怜了!
冯平沉默了半晌,突然抡起巴掌,照着自己的脸,狠狠抽了下去!
重重两巴掌,鲜血顺着嘴角流了下来。
“爹,孩儿不孝啊!”
冯吉同样是追悔莫及,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俩兄弟啥也顾不上了,迈开双腿,就往家里跑。
所幸,太师府离着不远,等到他们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回来。
发现冯道在家人的搀扶之下,正在院子里缓缓踱步……老太师眼睛看不见了,却频频向着院门的方向扭头。
“你们大爷,二爷,今天没来给我问安,都两天了……他们哪去了?”冯道不停质问。
家人只好撒谎,“大爷和二爷去庙里,给老爷祈福了!”
冯道哼了一声,“放屁,庙都封了,他们身为朝廷命官,跟秃驴搅在一起,想干什么?”家人没有说辞,冯道气哼哼哀叹,“老夫说不定明天就死了,没有我,他们会是什么下场,你们又会如何?唉!”
老太师怒气冲冲,却也没有办法,只能重新回到躺椅上,像是死过去似的,一语不发……冯平和冯吉互相看了看,更加心酸痛惜。
坦白讲,冯道在士林原本就有些争议,加上他又收了叶华当弟子,两兄弟总是能听到对老爹的非议,他们两个私下里,甚至也觉得老爹的作法,虽然无可奈何,却也不怎么可取。
渐渐的,也不愿意听老爹的话,觉得自己的翅膀硬了。
冯平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自己不只是为人父,甚至为人祖,却还跟孩子似的不懂事!
叶华说得对啊,没有老爹,兄弟俩算得了什么!
想到这里,冯平疾步走进了院落,直竖竖跪在冯道的旁边,冯吉也跟了进来,大爷和二爷突然出现,把家人下了个够呛。
冯平恭恭敬敬跪在地上,“爹,孩儿准备参加科举,去考个功名!”
躺在椅子上的冯道眉头挑了挑,嘴角上翘,似有了笑容,老太师淡淡道:“你有把握吗?” 展开全部内容
首先,绝对不能存在免赋之说。
不管是寺庙,还是士人,包括皇家宗室在内,谁种田谁就要缴纳皇粮国税,半点不能妥协……
“陛下,唐高祖武德二年二月规定,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这就是所谓的租庸调……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相同的绢、粟,负担同等的徭役。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李肆摇头晃脑,将盛唐所用租庸调法解释了一遍。
“陛下,李唐以前,是以人丁为纳税的标准,臣以为此法并不妥当合理。”叶华笑道:“只有人丁,是不会有产出的。唐初所用租庸调制,背后的关键是均田,既每一丁都有相同的土地,丁口耕种田地,产生收入,缴纳赋税……由此可以看出,产出的关键是土地,不是丁口,因此应该征税的对象是土地,而非丁口!大唐所做,是本末倒置,弄错了方向。”
尽管李肆是李唐的后世,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叶华的话,直指他家老祖宗的弊端。唐朝的田赋,府兵,全都建立在均田制上。
而随着人口增加,土地紧张,高官士族,皇亲国戚,甚至是寺庙禅林,大肆兼并土地,很多丁口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田地,自然没法承担田赋徭役。
在另一方面,拥有万亩良田,财富无数的世家大户,也仅仅需要按丁口纳税,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大唐税赋锐减,财政枯竭……虽然在唐德宗的时候,依照宰相杨炎的建议,施行两税法。
可两税法依旧是按照户口和财产征税,人丁还是纳税的主要依据,虽然能解决一些财政困局,但依旧没有挽回大唐的命运。
“究竟是人丁产生了财富,还是土地资本产生了财富……这不是个能说得清的问题。不过人丁的变动太大,而土地财产却相对稳定。朝廷征税的标准,必须尽力做到公平合理。谁占用更多的土地,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收入越多,纳税越多,天经地义!唯有如此,才能让所有人服气!”
叶华建议柴荣,彻底改变征税的对象,从丁口变成土地,从人变成财产……柴荣认真听着,这么改变的好处显而易见。
人有生老病死,可土地就在那里,不会凭空消失,不管谁买去土地,只要依法纳税,朝廷的收入就不会减少。
“朕赞同叶卿的看法,可还是那句话,如何操作,你们可有方略?”
“陛下,臣以为首先应该清丈田亩,确定天下究竟有多少田,然后按照授田令,尽量把土地均匀地分给所有百姓。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地方的绅商地主,都不得隐瞒土地数额,不得逃避田赋,如果发现之后,要果断没收财产,施以重罚。”
叶华又道:“不过朝廷也不能一味强压,应该给士绅一条道路,臣觉得可以准许他们缴纳免役钱,以钱代替徭役。”
“叶卿,朕记得你说过,有人免了徭役,就会影响朝廷动员百姓,不能动员百姓,就没法治理黄河,以钱代役,会不会影响动员百姓?”
“会!”
叶华很坦白,“可臣觉得凡事很难一步到位,臣以为可以将免役钱提高!要达到当地工钱的五倍……如此一来,即便是殷实的人家,也未必甘心出钱。正好将免役的范围缩到最小,以减轻反弹的力道!”
……
针对这一次的改革,君臣畅谈,甚至比上次让武夫进入官场,用的时间还要长许多。三个人反复推敲,借鉴前朝的旧例,寻找漏洞,填补窟窿……反反复复推敲,最后终于敲定了方案!
柴荣一口气下了三道圣旨,第一道,是清丈田亩,继续落实均田;第二道,是废除免税免役,士绅一体纳粮服役;第三道,是扩大科举录取范围,明年加开恩科,进士科的录取人数要达到三百人!
在这三道旨意之后,柴荣隔天又下了一道,是针对第二道旨意的补充,特殊情况,可以交钱免役,只是交钱的标准为当地工钱的五倍到十倍,除非特殊情况,不予免役。
从行宫里出来,李肆揉了揉酸胀发红的眼睛,咧嘴苦笑,“又熬了一个通宵,看起来当官真是不容易,我在家里的时候,从来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彻夜不眠,不是养生之道!”
叶华站在他的旁边,笑道:“师兄,只怕从今往后,你就别想过以前的日子了!以我的猜测,王朴刚刚接了河东的布政使,翰林学士空缺,这位位置就要你来做了!”
李肆愣了一下,他没有拒绝,只是略微沉吟一下,然后伸了伸懒腰,哀嚎道:“趁着旨意还没下来,我还是白丁之身,赶快去睡觉,往后想睡都睡不着了!”
他打着哈气,撒腿就跑。
叶华微微一笑,这个便宜师兄还是个妙人,难为师父怎么找出来的!叶华冲着身后的两个骠骑卫道:“你们跟着李大人,要好好保护他,如果 出了意外,我拿你们问罪!”
“属下明白!”
两个骠骑卫赶快去追李肆了,正在这时候,冯平和冯吉也哈气连天,从行宫里出来。别人只是劳累,这俩兄弟还劳心,看起来比李肆还要憔悴,脸都缩成了一团了。
柴荣的旨意,是他们两个人草拟的。
兄弟俩的文笔书法那是没的说,可他们面对旨意的内容,简直死的心都有了。
“改变千年成法,标新立异,盘剥无度,行不通的!”冯平大声对叶华道:“你们这么干,误国误民!”
冯吉也道:“自古以来,朝廷厚遇士人,士人以死报国!你们却要士人一体纳粮服役,和寻常百姓有什么差别?如此苛刻,天下士人,又怎么会尽忠职守?这大周江山,还,还有什么希望?”
两兄弟怒气冲冲,义愤填膺。
叶华蔑视他们一眼,“你们倒是挺有骨气的?那要不要学裴禹,也弄一个棺材,跑去陛下那里死谏?”
两个人立刻涨红了脸,无言以对。
叶华毫不在乎,“我提醒你们一句,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想想你爹!他老人家都七十多了,病得那么严重。你们自诩孝顺,为何总是给老父招风惹雨?”
俩兄弟脸色不停变幻,腮帮鼓鼓,像是愤怒的河豚。
叶华冷笑道:“如果不看在师父的面子上,我懒得管你们,陛下一道旨意,就能把你们革职待查,跟李覃他们一样!”
冯平咬了咬牙,“我不需要你的可怜,想罢官,就直接来吧!”
“哈哈哈!”
叶华朗声大笑,“冯平,你还真是资质平平,平庸得厉害!陛下和我是看着太师的面子,那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你们两个若不是仗着冯太师之子的身份,谁会把你们捧得那么高?你们还真当自己在士林中,一呼百应,是个人物?醒醒吧,他们也想利用太师,利用你们!”
叶华的手指,点指着冯平的脑门,“你该开窍了,我可不想看着师父被你们两个不孝子气死了!”
花式打脸,冯平和冯吉,两个人的脸简直被打成了猪头。
这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他们能看得出来,叶华不敢动他们,是因为冯道的关系……可他们没有意识到,士林抬举他们,推崇他们,把他们俩摆在和范质一样的位置,并不是因为你们俩有多了不起。
同样是因为冯道!
如果比较起来,这帮人的用心更加阴险可恶,他们是想推着冯太师,去跟皇帝斗!
老父亲目不能视,腿不能行,风烛残年,奄奄一息,还要被人算计,身不由已……他老人家也太可怜了!
冯平沉默了半晌,突然抡起巴掌,照着自己的脸,狠狠抽了下去!
重重两巴掌,鲜血顺着嘴角流了下来。
“爹,孩儿不孝啊!”
冯吉同样是追悔莫及,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俩兄弟啥也顾不上了,迈开双腿,就往家里跑。
所幸,太师府离着不远,等到他们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回来。
发现冯道在家人的搀扶之下,正在院子里缓缓踱步……老太师眼睛看不见了,却频频向着院门的方向扭头。
“你们大爷,二爷,今天没来给我问安,都两天了……他们哪去了?”冯道不停质问。
家人只好撒谎,“大爷和二爷去庙里,给老爷祈福了!”
冯道哼了一声,“放屁,庙都封了,他们身为朝廷命官,跟秃驴搅在一起,想干什么?”家人没有说辞,冯道气哼哼哀叹,“老夫说不定明天就死了,没有我,他们会是什么下场,你们又会如何?唉!”
老太师怒气冲冲,却也没有办法,只能重新回到躺椅上,像是死过去似的,一语不发……冯平和冯吉互相看了看,更加心酸痛惜。
坦白讲,冯道在士林原本就有些争议,加上他又收了叶华当弟子,两兄弟总是能听到对老爹的非议,他们两个私下里,甚至也觉得老爹的作法,虽然无可奈何,却也不怎么可取。
渐渐的,也不愿意听老爹的话,觉得自己的翅膀硬了。
冯平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自己不只是为人父,甚至为人祖,却还跟孩子似的不懂事!
叶华说得对啊,没有老爹,兄弟俩算得了什么!
想到这里,冯平疾步走进了院落,直竖竖跪在冯道的旁边,冯吉也跟了进来,大爷和二爷突然出现,把家人下了个够呛。
冯平恭恭敬敬跪在地上,“爹,孩儿准备参加科举,去考个功名!”
躺在椅子上的冯道眉头挑了挑,嘴角上翘,似有了笑容,老太师淡淡道:“你有把握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