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佛前

第二百七十一章佛前

傅紫萱挺替赵坤高兴。

他妻子生产完就没了,他又长年在外,儿子也丢在岳家,京里那个家自分家后除了老父也没人记得他,家不成家。现在要把儿子接去云州,再成个家,就不再是一个人了。

这下孙掌柜也能放心了。

赵坤信中还说了云庄及云庄仓库的情况。

说那个仓库因口碑好,价格又公道,已是在云州打出了名声。仓库都没有空着的时候。

还好傅紫萱当初做了好多货架,屋子里都做了分层,能多存放些货物。又挖了地窖,有些货物放在地窖,保存的时间更长,又不占土地面积,也不用再增添人手,管理上也便利。

年前这段时间来往货商更多,那仓库只怕会越发受欢迎。

好消息谁都喜欢听。傅紫萱接到信,心里也很是高兴。那一趟云州治病,倒是有了这样的意外收获。

看完信傅紫萱也都给赵坤及时回了,还交待他办喜事时一定要通知她。也好备上一份厚礼,托孙掌柜带过去。

赵坤也算是她的贵人。

年节越近,诸事越发忙碌。

傅紫萱自孙掌柜开始往外查帐收帐之后,不得已顶着冬日的凛冽寒风往城里跑。

年节前的醉仙楼客人越发多了起来,自上了各种锅子之后,来客更多。寒冷的冬日里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杂汤或是涮上一回切得薄薄的羊肉,真是从上到下的通泰舒爽。

羊肉越紧着供应,上门吃羊肉锅子的人越多。管事伙计忙着点头哈腰招待各方宾朋,后厨里大厨及杂工更是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人人都累得要散架,可听了傅紫萱说年底大小都有分红,又干劲十足。

谁不想过个肥年?家小都在家等着呢。

与醉仙楼的红火不同,有间食肆倒是因为天气冷。销售不如之前。但并没下滑多少,年前宴请多,单个客人购买的量也上去了不少。

最火的还是锦绣坊。

时下百姓都有“娶妇好过年”的说法,所以年节前婚嫁甚多。就是杨忠和叶文华的婚期也选在了腊月十八。

锦绣坊里光是婚迎嫁娶要用的衣料就日日清柜。成衣、绣活更是多得做不完。两个掌柜傅紫文和杨盛妻子杨孔氏忙得脚打后脑勺,店里的伙计也是忙上忙下,绣娘们更是手下不停,自睁眼开始就盯在绣架上。

绣娘们跟醉仙楼的大厨伙计们不同。她们接得活多,拿的工钱也多。店里除了每月发给她们工钱外,还按绣活的精细程度及她们的资历给她们按单分放不等的分红,最差的绣娘都有三成分成银。

每一年到这个时候。绣娘们都是卯足了劲接活。这个时候活计多,价钱也高,收到腰包里的银子自然就多。所以虽然忙碌但每个人心里都是极高兴的。

本来傅紫萱还想着年节将到。各家都要忙碌起来。准备让杨孔氏回家料理去的。剥削了她大半年,让她独自一人到了城里,当了绣工女红这一块的大掌柜,把家丢给婆母杨老夫人,傅紫萱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没曾想锦绣坊生意这般好,话都不能跟傅紫萱多说上两句。杨孔氏让傅紫萱不要太在意,家里还有她女儿杨怡。家里人也不多也没多少事,也算是忙得过来,待明年她再择了一掌柜接她的岗。

傅紫萱也只好罢了,想着过年定得封个大红包,不然心里过意不去。人家现在还是三伯家的亲家呢。

锦绣坊因平日童叟无欺,店里伙计又热情,绣娘们绣活又做得好,当初开张时又得了古氏等城里诸多大户夫人们的捧场,一直以来生意都很不错。

如今节下,生意更是比往日好了几分。来购买婚嫁用的各色布料供不应求,就是齐得贵的商队接连不断地把货送过来,也有好几色布缺货得厉害。傅紫文又利用各种关系,还让人马不停蹄到平州府就近采购,才算是解了围。

这节下,就是不婚嫁采买的,年节里大人小孩也总是会买块布做身新衣裳的,就是大人舍不得穿,一年到头也不会苦了孩子,总要扯几尺布给孩子做身新衣的。除了扯布做衣裳,各家同时也要备着布料过年送礼之用,所以仓库里的布料一时几乎售罄。

绣活那边,店里的女工也是来不及做,请的绣娘就是日日十二个时辰紧着做,都只能择一些订单吃下,不得不忍痛舍了好些订单。

傅紫萱与杨孔氏商量了一番,一方面派人把一些简单的绣活让王直拿回傅家庄给绣学班的学员们做。另一方面则把裁剪、缝合、绣工等各项工序分开。

找了村子里的妇人帮着裁剪及缝合,按件付钱,最后的绣活则让店里的绣娘来做。这样分开来,绣活不精的人也能领些活计做,解了人手之困。另一方面工序分开,流水操作,速度就快了,比之前快了一倍不止。这样一来就能多接些订单了。

而有间粮铺倒不见有多忙乱。不说年节,就是平日百姓也都要吃饭的。只不过年下可能来往的亲戚朋友多,各家都要忙着多备一些粮食,所以店里也比平日里忙了几分。

不过铺面大,也并不造成拥挤。若是客人等不及,城里的客人就写下所购数量、品种及地址,闲时伙计自会送上门。

而城外来的,若是店中人多,就发纸条给他们,让他们写下各自名姓及所购品种数量,会有伙计帮你称好。你自去购买别的家用,家去时来取走就行。

不会写的,报给伙计写也成。有间粮铺店大,有口碑,百姓们也都信得过。

连着几日,傅紫萱都轮换着在城里的醉仙楼及自家几间店铺之间坐镇。在城里呆了几日,也了解了一些信息。比如原先找不到合适的店铺买,这会倒是有门路了。

是顾牙人看到傅紫萱在城里,自动找上门的。

年节时。有好些外地来经商的因各种原因要归乡,或是生意不好,年下盘点完准备关门的,亦或是租赁期限到不准备再续租的。一时之间倒是有好多商铺腾了出来。挂上了租赁或是售卖转让的牌子。

平时一般人都是翻过年,再来买店铺或是租赁。因为这过年有一段时间的空置期,或买或租都不划算。有些人等不及翻过年的,因种种原因要回家过年的。年前售卖店铺就急了些,价格也很公道。

傅紫萱一直在顾牙人那边挂了号,所以一有铺子空下来,顾牙人就找上了傅紫萱。

跟着顾牙人城里四门八巷十坊地四处走了不少地。最后出手买了两间小铺子及一间有二百平的大铺子,总共购得三间,都只买不租。总共花了一千二百两。

房契拿到手后。傅紫萱也只是让人把三间铺子清扫干净,换了大锁锁好,待翻过年再做打算。

一番忙碌,很快日子就进入了腊月。

天气是越发冷了。已是下过了两场雪,虽然都不大,但还是让人感觉冷得刺骨,那冰冷的寒风直往脖子里灌。

傅紫萱很是畏冷。早早就翻出大毛的衣裳穿上了,脖子也围得严严实实,袖笼都是随身带的,汤婆子也是不离手的。披的大毛披风也都是带有兜帽的,脚上更是早早地换了填了厚厚棉花的防水防滑的鹿皮靴。

全副武装。有时候还要戴个厚厚的口罩,再把兜帽一盖,除了那双眼睛,整张脸都看不见。把陈氏等人笑得够呛,说她比紫辰还怕冷。

陈氏笑过后又心疼她,让她不要再往城里跑了。可她不跑又不行,年底更是忙碌的时候。所以陈氏也只好让几个丫头把马车捂得严严实实的,端了好几个炭盆进去烧,以免得她在路上冻到。又把她的房间地龙烧得热乎乎的,以免她突然回来。

很快日子就滑到了腊八。

敬县腊八还是有很多习俗的,对腊八节也很重视。

关于这个节的由来,敬县这边说是这一天是佛祖成道日,各方信众感念佛祖保佑一家平安,各家纷纷把家里存的粮食拿到寺里供奉。

贫苦百姓们供奉的东西不一,有各种各样的杂粮,寺庙的僧侣就会把这些在佛前供奉过的杂粮收集了,在庙门前架上大锅熬煮,再分发给信众。信众们为了得到一碗佛前供奉过的杂粮粥皆排长队领受。

后来寺庙里就沿袭了这个传统,每到腊八这一天都会熬煮腊八粥布施。

再后来家家效仿,在腊八这天自家熬煮吃粥或是得人分过来的腊八粥都是一件极让人高兴的事。腊八粥里品种越多,分得到的腊八粥越多,就寓示着今年年景好粮食得丰收,佛祖庇佑,邻里相谐,也能过个肥年,来年也定红红火火。

腊八节的前一日傅紫萱把所需物品从城里大肆采购回来后,就窝在房里不出了。

而腊八这一日学堂里也放了假,前一日下午城里各家就派人派车来把自家娃接回去了。

腊八这天一大清早,天还没亮陈氏就领着家里的丫头忙活开了。

PS:??几点声明:一:感言不占字数。二:文中月份皆为农历。三:文中“媳妇”一词多是表达的“儿媳”的意思。

这个“媳”是指儿子的妻,“妇”则是妇人。“媳妇”指的是“儿的妻”。比如“长媳”“次媳”说的就是长子妻,次子妻。“媳妇儿”才是指的妻子的意思,也多用在口语中,有个儿音。比如“兄弟的媳妇儿”就是指兄弟的妻。“媳妇子”则是指年轻的已婚妇人。而“某家的媳妇如何如何”是指这家的儿子娶的妻如何如何。

现代“媳妇”已是当成了“老婆”一样了,我经常搞混。听到别人叫我“媳妇”,我总是想到“扒灰”一词。我很拒绝这样叫我,若是加个儿音在后头,又另说。

所以文中我可能有些搞混,毕竟文字表达和口语是不一样的。但我本意是表达的“儿的妻”这个意思。

我是个二货二货,说得不对表拍我,顶着锅盖爬走~~~~~~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